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时事焦点

发布: 3:47pm 22/09/2024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

霹政府致力发展生态旅游 罗思义:交通便利吸引游客

让游客到森林探险 霹政府朝生态旅游发展
罗思义(右三)为和丰文化嘉年华主持开幕,右一起为霹州文化委员会委员阿里沙末及副主席拿汀莎努,左一起为幸福村村长拉西及和丰国会议员柯沙文。(甘国隆摄)

(和丰22日讯)霹雳州行政议员罗思义表示,霹雳州政府致力朝项目发展,霹雳州的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外国游客,包括中国游客前来霹雳州森林寻幽探险,体验森林之美。

25日起办越野摩托车赛

ADVERTISEMENT

他说,享誉国际的RIMBA RAID(森林奇袭)越野摩托车赛首次移师玲珑进行,比赛时间从本月25到29日,共有26国选手角逐。州政府很努力争取到这项赛事,5天的赛事中有2天在和丰与玲珑边界的波衣原住民村落进行,这些地方是和丰公路无法到达的。

罗思义昨晚主持和丰文化嘉年华活动后对记者说,赛事的挥旗礼及闭幕礼皆在玲珑拉班湖举行,大部分的赛事环节都在森林里穿越飞驰,公众只能在拉班湖观赏到选手们出发的精彩瞬间。这项活动属于2024年霹雳州旅游年的节目之一。

他认为,如果要对比广阔的森林地域,无论在山川或山洞方面,霹雳州都无法跟东马的大森林媲美,但霹雳州有其优势,就是交通后勤运输的便利,其他州的森林单是运输方面就花上好几天的时间。

他谈到,当局希望日后可以吸引到更多中国游客到来旅游,霹雳州拉班湖交通四通八达,游客到来这里就可进入森林探险,当局将致力朝生态旅游项目发展。

“赛事将分不同组别,除了有300到400cc的摩托车组,还有不限马力的大型级别,参赛的摩托车类别有宝马和KTM越野摩托车。拉班湖届时还有哈雷·戴维森(ADV冒险类)摩托车展。”

让游客到森林探险 霹政府朝生态旅游发展
罗思义(左)主次文化节藤球比赛开球礼,右为开球嘉宾柯沙文。(甘国隆摄)

为和丰打造更多休闲场所

另外,他也提及和丰迷你阿曼再也休闲场所计划,目的为打造更多休闲场所予和丰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孩使用,当中一个地点就位于幸福村的草场。当地已安装照明设施,居民晚间时可以到来运动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当地现在也有夜市集,供居民逛街消费。

“当局将会申请拨款推动这些基建,拨款越快工程的进度也随之快速,我希望在这一任期可以完成全部计划。当局现今重视花园住宅区的基建,这里有连登和也朗2个草场,竹芭新村及金美丽花园的草场也陆续提升,日后居民可以在晚间进行各种休闲活动,而不是每天只能关在家里看电视。”

他也谈到昨晚的和丰文化嘉年华活动,他希望每年都能举办下去,这是一个三大民族齐聚一起表演的舞台,各民族文化互相交融下,更能促进全民团结精神。

让游客到森林探险 霹政府朝生态旅游发展
幸运抽奖首奖为一辆摩托车,罗思义(右起)及柯沙文与幸运儿合照。(甘国隆摄)
让游客到森林探险 霹政府朝生态旅游发展
文化嘉年华齐聚三大民族传统舞蹈表演,让观众耳目一新。(甘国隆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00am 17/03/2025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生态旅游最大的诟病,就是大众把它当成娱乐大众的东西,变相在破坏生态、破坏环境。”黄龄慧强调,到了森林首先要保护的是环境,不是人,如不能将垃圾留在雨林,或猎杀野味,“真正的生态旅游,除了对环境干扰减到最低,不要造成太多负面干扰,影响当地生活,负责任地让他们能够永续下去。”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雨林河道是原住民移动的主要通道,河流两侧的树木可到达40公尺。这里土壤肥沃,生态也丰富多元。

来到砂拉越内陆的弄勒浪(Long Lellang),除了欣赏原始雨林之美,也能到群山包围的咖啡农场,一品咖啡香。

2014年,雨林学校创办人郑扬耀和校长黄龄慧走入这个位于砂拉越北部的村落,牵手当地原住民,一同策划兼具自然教育的永续生态旅游。

“雨林学校推行的理念,就是如何在使用雨林发展经济的同时,让雨林还在。不是用雨林的木头来换取经济,简单来说,有雨林我们就有经济。”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长舟是当地原住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正因其土壤肥沃,人类会将此地用作种植园,导致河岸冲积林慢慢减少。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河岸两旁并排的树木丛,因让路发展,只剩下少数高耸在岸边。

咖啡园名为“Arur Rupan”(阿鲁鲁班),在原住民语言中为“盐舔溪流”之意,园主法兰西(Francis)是少数民族中的加拉毕族;太太罗斯纳(Rosna)则是肯雅人。而前往咖啡园,必须从机场附近的小溪乘坐长舟。

长舟是当地村民移动的交通工具,如长型舢板。船夫是一对本南夫妇,先生在后方操控引擎,太太在最前方牵引方向。

沿着溯溪而上,河流蜿蜒曲折。或许是清晨下过一场雨,靠近浅滩时水势湍急,坐在船上也难以避免被流水溅了一身。行驶不久,河流两岸边的参天大树出现眼前。老树以“90度弯腰”之姿,伸出的枝干宛如双手,往对岸的树延伸,展现出双树合抱的模样。

“仔细观察它们的树根,彼此手勾着、合作无间。这是河岸冲积林,在马来西亚其实看得到,只是砍伐光了。”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河岸两旁的树木,像是鞠躬般迎接人们的到来。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走了约1小时水路,方抵达群山环绕的阿鲁鲁班咖啡园。

雨林学校的讲师杨秀丽讲解完毕后,头顶上的绿意盎然没了,河流两侧的表层光秃秃,黄泥土显露在外,仅有一两棵大树仍在坚持着。

“每一棵河岸冲积林的树都岌岌可危,苍白着脸,几乎要晕厥过去倒下来的样子。虽然它们依旧在河底下手握着手,但问题是它所有伙伴都已经被砍掉。”

这一刻,在新闻、课本上看见的环境破坏,鲜明了起来。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从飞机上俯视阿鲁鲁班咖啡园,四周都被雨林环绕。(图:雨林学校提供)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法兰西表示,从前咖啡园周遭原本没有本南村落,后来因为这里有工作机会才让他们聚集。

留下会生金蛋的鹅,雨林资源才源源不绝

11年前,在本地科学家约翰‧玛泰的引介下,郑扬耀和黄龄慧走入弄勒浪。前者致力于自然教育和保育工作,是砂拉越荒野保护协会的创会人之一,曾在2011年,与伊班族和婆罗洲探险旅行社合作,开启名为“乌鲁艾(Ulu Ai)永续生态社区”项目,透过自然教育,结合生态旅行的方式推行。

除了让原住民了解热带雨林的价值,也让他们发现生态旅游发展经济的潜力。当地村民被说服,向州政府批准的伐木计划表达不满,最终成功守住近2万公顷的原始雨林。

“为了发展经济,天然资源开采光了,砂拉越热带雨林越来越少,所以非常珍贵。”他形容森林就像是一只会生金蛋的鹅。

根据伊索寓言,有个农夫养了一只每天会生一颗金蛋的鹅,农夫因此变得富有。他为了想一次过得到更多金蛋,于是杀了鹅,结果里面什么也没有,金蛋也没了。因此,用“生金蛋的鹅”比喻热带雨林的稀缺,黄龄慧补充:“你让它活着每天都有一粒金蛋,日后源源不绝,永续不断,就是这个意思。”

“政府和人民都不大清楚,因为大家不曾住在热带雨林,不曾感受雨林的生活方式。但我们知道,所以想方设法把这个会生金蛋的鹅保留下来,凸显它的价值。”

他表示,唯有帮助砂拉越的雨林创造经济价值,才能获得原住民和人民的支持,“让他们觉得不是砍掉才会赚钱,原来留住也可以赚钱。”

有了乌鲁艾的成功案例,郑扬耀自嘲“屁股痒”,寻觅起下个新企划。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住在弄勒浪的村民一般上都是吃自家米,罗斯娜说身后的稻田一般收割期为6个月。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村里头种植的米有3种,分别是Beras Adan、Beras Hitam和Ubek。

走进弄勒浪,创办雨林学校

除了是生态解说员,他在古晋经营名为“黑豆子咖啡”的砂拉越精品咖啡店,里头也销卖原住民产的咖啡豆。

“精品咖啡要求比较高,基本上必须下乡辅导他们。当时法兰西有供应豆子给黑豆子咖啡,扬耀想去他的农场看看,但一直没人带路,所以我们进不了。”

直到本地科学家约翰‧玛泰牵线,黄龄慧才来到了弄勒浪,“我们知道那边有很珍贵的野生动物,理应要给留下来,开发掉的话可惜。”

两人达成共识后,在当地的长屋租两个房间,开始了雨林学校。

“我们跟有森林的村民合作,把自己变成当地人,思考该如何善用雨林办活动,创造雨林的经济价值。”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雨林学校带领学员体验当地文化,同时也希望让原住民体会到自身传统的价值。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13.黄龄慧深入原住民村庄,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图:与雨林学校提供)

唤醒属于自己族群的文化记忆

一行人围在火炕边,看着罗斯纳在准备饭包nuba’laya。这个使用竹芋叶包裹白饭的“饭包”,是加拉毕族带入山里的便当。

她将热腾腾的饭压成泥,趁饭还热时包到叶子里,这样不但能挤出“饭盒”里多余的空气,达到真空的效果,饭也会渗入叶子的香气。

到访之时,刚好是加拉毕族的收割季,趁这机会罗斯纳带着一行人来到金黄色的稻田,从最为人所知的Beras Adan(又名Beras Bario) ,制作senape(糯米糕)的Ubek及Beras Hitam。

“我们都是吃自己种的米,大概一年收成一次。每年的6月种植,2月就能收割了。”面对一道道问题,罗斯纳耐心回答,时不时穿插许多儿时故事,才发现彼此的生活大同小异。

想起本南族的阿多尼亚,向大众传授吹筒技巧及传统文化时的眼神炯炯,自信地在前方分享属于森林之子的文化记忆。

“当都市人愿意来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很有鼓励。原来我们的文化、生活模式,我们的森林是被认可的。”黄龄慧说。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搅拌完毕后,再将热腾腾的米饭装入竹芋叶(Daun Isip),制成“真空包装”的便当。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Nuba’ Laya是原住民传统的“打包”方式,方便携带食用,能长时间保存。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雨林学校的每一餐都是各式各样的野菜,有芋头的茎、香蕉花、姜科植物等,别有一番风味。

利己利人利环境,雨林才能永续

雨林学校推崇的生态旅行,侧重教育。

“生态旅游最大的诟病,就是大众把它当成娱乐大众的东西,变相在破坏生态、破坏环境。”黄龄慧强调,到了森林首先要保护的是环境,不是人,如不能将垃圾留在雨林,或猎杀野味,“真正的生态旅游,除了对环境干扰减到最低,不要造成太多负面干扰,影响当地生活,负责任地让他们能够永续下去。”

雨林学校从2014年开办至今,一年平均每个月都会有学员进入雨林,一团不超过10人。

“在森林里需要有人带,他们是导师、解说员、导览员,把大家引入门看得懂生态,理解生态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生态旅游必须的。”

郑扬耀表示,雨林学校想达到的就是利及当地人,“比如付费给原住民开船就是利己利人。”最终更要利环境,他说:“你为了森林而来,为了山猪而来,为了云豹而来……这些都是一体的。最终山猪被猎捕光,森林不健康,就不能永续。”

唯有利己利人利环境,环境才能永远存在。

“森林不是摆在那边就有价值,你要懂得永续的利用它,它才能带来利己利人利环境的价值。”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郑扬耀(中)与当地村民合作,在弄勒浪办生态旅游,希望借此创造绿色经济的同时保住环境。(图:雨林学校提供)
【雨林变色/03】推动生态旅游创造经济价值,保护雨林生命生生不息
咖啡园附近的热带疏矮林土地贫瘠,无论是土地还是树干都长满猪笼草。

后记:没有人管理的森林,长怎样?

对于上述的说法似懂非懂,森林不就是因为人的介入,了解到商业价值才遍体鳞伤?

“所有的自然环境都有价格,你不去管理,自然会有人帮你管理。保育也不是说把它圈起来,变成国家保护区就能保下来,而是要花精力、花人力、花资源。”

郑扬耀拿榴梿为例,“你想想,如果有一片地种猫山王榴梿,没有人去看管,是不是有人会采来卖?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因此,黄龄慧更喜欢用永续管理的角度谈保育。

“若你是尊重生态、珍爱生态,用谦卑的心态,一边学一边管理,就不会把它弄到乱七八糟。”

秉持“利人利己利环境”的理念,两人希望透过生态旅游创造雨林的经济价值,为大众带来经济效应。而这或许是取代伐木和油棕种植,最永续的方式。

相关报道:
【雨林变色/01】砂拉越原始雨林在消失中──深入弄勒浪,揭开雨林的真实危机
【雨林变色/02】雨林曾是我们的家,本南族离家渐行渐远

延伸阅读:
红树林生态01|守护红树林,当一个负责任的游客
红树林生态02|重植红树林9年,萤火虫回家了嗎?
红树林生态03|为什么我们要守护红树林?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