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记者心视线

发布: 2:53pm 10/07/2025

记者心视线

方言

王奕霓

记者心视线

方言

王奕霓

记者心视线︱方言传承路漫漫 / 王奕霓

出席乡团活动及宴会时,各领导除了不断提及社团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也纷纷呼吁会员在家中多用与儿女、孙辈交流,以免方言逐渐失传,盼望这份语言文化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番话,听来确实颇有感触。

就我个人情况而言,所属客家籍贯,家中主要以客家话和华语沟通,和哥哥及妹妹交谈也会使用客家话。童年时期,又逢TVB戏剧盛行,因此说广东话也是不在话下,虽然说不上非常流利,但一般沟通基本无碍。当上记者后,与中老年受访者交流,广东话往往成为首选,只是偶尔不知如何用广东话表达一些词语,就会参杂中文,听起来是有些滑稽。

ADVERTISEMENT

谈起方言为何被淡化,一大原因在于1979年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发起的“讲华语运动”,以华语取代方言成为华社共同语言。这场运动形成一股风气,并在1980年代蔓延至大马,那时候民间社团组织发起“讲华语运动”,家庭减少使用方言交谈,学校更明文禁止学生使用方言。

还记得在小学及中学时,虽然大家平日都是用华语交谈,但偶尔讲出一两句广东话,就得警惕四周有无老师或巡查员学长团听见,否则可能会被罚款或记缺点。

方言环境逐渐萎缩,这是不争的事实。Z世代即13岁至28岁,都是少以方言发言的一个年轻群体,何况是12岁以下的α世代。这些新世代的孩子,从小接触的平台是YouTube,无论是儿歌或是卡通影片,媒介语都以英文为主,这使得孩子之间沟通也多用英文,甚至许多年轻父母与子女沟通时也是使用英文,有些父母还潜意识觉得讲英文比较“高尚”,连华语也不常说,更遑论被长期忽视的方言。

有鉴于此,社团开始尝试抢救方言文化,包括鼓励以方言交流、举办方言歌唱比赛、开设方言学习班等。然而,方言不是靠几堂课或一两场活动就能掌握的,而是需要从小在充满方言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并潜移默化地学习。

当然,社团所作的努力值得肯定,但要让习惯英语及华语的新生代愿意学习方言,开口说方言、甚至用来与朋友同学交流,毫无疑问,这是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语言若不使用,终究会走向消亡,只叹方言传承长路漫漫,何时才能迎来出头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