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蜂鹰第一花园两度筑巢繁衍 摄影爱好者蜂拥而至



(怡保14日讯)第一花园山明水秀,连鸟类也垂青,连续两年吸引凤头蜂鹰前来筑巢繁衍后代,令附近居民及鸟类摄影爱好者雀跃万分,每天守护在鸟巢下,期望透过镜头捕抓雏鸟成长的珍贵瞬间!
根据维基百科资料,凤头蜂鹰为鹰科蜂鹰属鸟类,分布在东亚地区一带,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猛禽,体长约57至60公分,翼展可达130至150公分,并以食用蜂巢及蜂幼虫闻名。
ADVERTISEMENT
有别于典型的猛禽,凤头蜂鹰头部偏小形似鸽子,此特性让它能够轻易将头钻进蜂巢里觅食。成鸟常见上体褐色、下体具斑纹,飞行时尾羽有明显的宽横纹,头顶还长有一簇可竖起的小羽冠,因此得名“凤头蜂鹰”。

洪志纯:近3年开始醉心鸟类摄影
洪志纯(81岁,退休人士)拥有近50年的摄影经验,近3年才开始醉心鸟类摄影。他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一个月前友人发现了这个鸟窝,直至两星期前,小鸟顺利孵化出壳,纷纷吸引许多同道中人前来拍摄。
他说,每年4、5月是蜂鹰的繁殖期,通常会选择在宁静的环境筑巢产卵,年前亦曾在附近公园发现筑巢繁殖下一代,今年则选在车来车往的大路旁大树上,让人难以捉摸它的筑巢习性。
他指出,鸟类是很特别的动物,即使巢筑好了也未必会在其中产卵繁殖,只要鸟妈妈对周遭环境不满意,随时会弃巢而去。因此在初期,他与友人只能频密观察,不敢贸然断定有雏鸟出现。
他补充,凤头蜂鹰并不罕见,独特之处在于喜食蜂巢及蜂幼虫,有时甚至会啄着一整块蜂巢慢慢享用,十分写意。凤头蜂鹰力气很大,能够啄起枯枝、树枝搭成底架,并在高大乔木的树冠上筑巢。
他连日来风雨不改进行“探访”,并细心观察雏鸟的成长过程。初生的幼鸟呈全白,模样呆萌似卡通,可爱极了;随着成长,羽毛逐渐转为深色并具有斑纹。
他也用镜头记录下一家三口的温馨故事,包括鸟爸爸将觅回的蜂巢喂入雏鸟嘴中、偶有掠食者对雏鸟虎视眈眈,反被鸟父母追赶的惊险画面,形成连贯生动的故事情节,趣味十足。
“蜂鹰父母各司其职,母亲专注照顾雏鸟;父亲则负责外出觅食,从不独留雏鸟在巢中,以免掠食者有机可乘。”
他估计,再过约一个月,幼鸟即可长成成鸟,当具备独立觅食能力后,将跟随父母一同离巢展开新生活。

吴雅文:留下珍贵影像
吴雅文(67岁,自雇人士)指出,鸟类摄影是一项绝佳的消遣活动,静待最佳时机以镜头记录鸟父母与雏鸟的互动,不仅能留下珍贵影像,还能从中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趣味无穷。
他说,两星期前他到此拍摄时,鸟蛋尚未孵化,以致初期拍摄题材有限;如今小鸟逐渐长大,与父母的互动愈加频繁,为摄影作品带来无限题材与想象空间。
“幼鸟成长速度很快,每个阶段皆有趣事。如今它还是小宝宝,得依赖父母投喂;待它再长大一些,父母将循序渐进教导小鸟觅食。在这个过渡期,鸟父母会将觅食回来的食物,放在小鸟能轻易发现的地方,鼓励它飞过去自己啄食。”
他披露,摄影爱好者群组之间会互相分享讯息,分享有趣的拍摄题材。他于去年一次机缘巧合下,才发掘鸟类摄影带来的乐趣,此前一直专注拍摄银河与风景。
他说,凤头蜂鹰喜欢在高大的树木筑巢,去年曾在附近的公园筑巢,推测是因为这种鸟类酷爱洗澡,公园里的水池正好能满足它的生活习性,故选择在该处筑巢。当时,也吸引许多来自外地如吉隆坡、槟城、新加坡等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羽毛是鸟类的重要资产,需要定时清洁,确保没有杂质遗留,飞行时才不会增加负担。被掠食者追捕时,也能更快逃脱。”
惟他说,凤头蜂鹰今年改在大路旁的树上筑巢,位置相对复杂,对摄影者来说是一项挑战,增加了摄影难度。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