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年菜

2月前
2月前
当年的年糕香气,彷佛穿越时光,依旧鲜活地停留在丽秋的记忆里。   “咸甜年糕的主要材料就是糯米,然后虾米、猪肉,还有胡椒粉、酱油、糖。最关键的还有红葱油跟猪油,这些都是必备的。”     她边说边比划着,仿佛眼前有个隐形案板,食材已齐齐摆上。在介绍台湾风味的咸甜年糕之时,这位外国媳妇也大方地和我们分享她跨越台、马两地的人生故事。     从台湾到马来西亚 文化冲突与磨合   来自台湾彰化县的黄丽秋,1995年来到马来西亚。初到异乡,一切都是陌生的,语言、气候、文化,包括饮食习惯。   “刚来时,吉隆坡大部分人都讲广东话,我听不懂,也没办法用我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坦言,那段时间确实感到格格不入。食物上的适应也花了一些时间。   “台湾四季分明,饮食习惯也不同,而这里的食物很多都加了椰浆、咖喱、辣椒,刚开始完全吃不惯。”     她笑着回忆,最初只能挑虾面、板面、猪肉粉来吃,至于咖喱面、叻沙,则是过了好一阵子才慢慢接受。   “就像猫山王超好吃的!我第一次吃榴梿的时候真的吐,后来试着一小口一小口品尝,就会发现它的魅力所在。有些东西是要学习去欣赏的,如果没试过就说不行,那我觉得人生好像不够丰富。唯有尝试、接受,才能发现其中的美好”   丽秋认为,人生也是如此。   童年过年回忆 咸甜年糕成记忆纽带   虽然来到马来西亚已经30多年,但丽秋仍然会怀念台湾家乡的味道,特别是这道儿时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的咸甜年糕。但在大马,别说尝,不少人连听都没有听过年糕也有咸甜搭配的组合。   “刚开始马来西亚的朋友们对咸甜年糕都很疑惑,觉得好像不太搭。但尝试过后,很多人都说很特别,越吃越喜欢。”     咸甜年糕,顾名思义,既有咸味的层次,又保留了年糕本身的微甜。虾米、香菇、猪肉这些耐嚼而香浓的元素,让口感更加丰富。   “新鲜的猪油炸出来后,先炒香菇,炒出香气才会好吃,接着放虾米,再放五花肉丝。调味时酱油和胡椒粉很重要,台湾人不太吃辣,但胡椒粉可是一大特色。”   而泡过的香菇水与虾米水则是另一个关键。往沁透食材香气的水加入糖,煮开后再倒入糯米粉里搅拌。再把预先炒好的所有材料混合均匀,揉到光亮、不黏手的程度,就可以包进香蕉叶里压紧,上笼蒸煮。       丽秋回忆着儿时在鹿港老乡家家户户做年糕的情景,熟练地描述制作过程,每个步骤都带着童年记忆的温度。   “很好玩的。蒸年糕的锅子里还要放碎瓦片,因为要听它‘咯咯’作响,如果没声音了就表示要添水。”   而村庄里的人家会聚在一起制作年糕,蒸笼层层堆叠,透过整夜的炊烟,年糕的香气弥漫整个社区。   “那时候左右邻居会互相交换不同口味的年糕,有甜的、咸的、咸甜的,蒸好好就彼此切来分享,年味特别浓厚。”     虽然咸甜年糕可以复刻家乡味,但跨越两岸的文化差异,则需靠时间磨合。人生的起伏,虽然给丽秋上了一课又一课,但也让她懂得在逆境中去欣赏和接纳生命的无常。   婚姻经历风雨 从破碎中重生   当年丽秋嫁来马来西亚,与丈夫的婚姻和生活经历不少波折,让她感到迷茫和不安。离婚后的几年里,也曾有过低谷和自我怀疑,甚至后来命运再赐红线,她也因为自卑而一度不敢伸手牵。   “离婚过后 我觉得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我觉得我是会自卑的,我觉得好像他(现任丈夫)可以找更好的。但他说他完全不介意。那我也摊开讲,‘好,你不介意,你不要以后吵架时跟我讲这些有的没有的’。就是那种感觉。”     如今,丽秋和前夫两家人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她与现任丈夫的关系,也证明了爱与尊重是建立在平等与包容之上。   “我们互相尊重彼此的过去,而未来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丽秋淡然地说,这段经历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宽容与接纳,并且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并不是依赖他人,而是自己拥有足够的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每一个挑战。   心归何处?台湾、大马都是家   当被问到身为外国媳妇的身份认同,丽秋沉思片刻后说,这30年来,她也从未试图比较台湾和马来西亚哪个更好,因为这两个地方同样重要。   “我是觉得两个地方都是我的最爱。台湾我爱,这边也很爱。我不会去比较说,台湾怎么样,你们这边又如何。我是台湾人,也是一位马来西亚人。我觉得不分彼此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家”的定义,她的立场更为笃定。   “家,不是某个具体的地方,不是地理位置的关系,而是有你的人在的地方。我觉得家,就是家人。我们只要都在一起,或者心在一起,就是家人,就是我的家”       咸甜年糕材料    【材料A】 猪油 30克 香菇(大) 1朵 虾米 15克 猪肉 150克 油葱酥 30克 酱油 30克 胡椒粉 5克 鲜炒手(调味粉) 5克 【材料B】 糯米粉 300克 水 200克 糖 80克 香蕉叶   制作步骤    【炒制馅料】 · 预先泡发香菇和虾米。香菇切片备用,虾米若大小适中可不必切碎。 · 热锅融化猪油,倒入香菇煸香,接着加入虾米炒出香气,再倒入猪肉炒熟,逼出猪油。 · 沿着锅边倒入酱油,灼炝出锅气 · 倒入油葱酥,再加入胡椒粉和鲜炒手调味。 · 拌炒均匀后,起锅放凉备用。 【糯米粉团】 · 往200克水(可用泡虾米和香菇的水)倒入糖,加热搅拌至融化 · 先往糯米粉中浇入少许热糖水,揉出一个有粘性的小面絮。再往糯米粉中倒入剩余的糖水,揉搓成团。 · 把炒好的材料A倒入糯米粉团,搓揉至充分混合,表面光滑油亮。 【蒸煮年糕】 ·蒸笼内部铺上香蕉叶,放入糯米粉团,按压紧实后蒸煮1小时半至内里熟透。 ·蒸好的年糕放凉后,可切厚片干煎至表面焦脆再食用。     || 同场加映 || (点击以下标题看更多) 蛇年为什么有384天? 有猪肉、虾米、香菇 咸甜年糕你吃过吗? 挑选干货海味?海鲜如何保鲜?还要学插年花?这都有答案 百格告诉你开车出行秘籍 农历新年考考你 11道方言新春谜语 你能答对多少? 农历新年七大冷知识 过年聚会可以当话题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从台湾鹿港到马来西亚,丽秋用一块咸甜年糕连接故乡与异乡,承载儿时老家过年的记忆。 这道结合香菇、虾米、猪肉的独特年糕,不只是她家乡味的延续,也是一份情感纽带。丽秋也分享了当初来马时要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并述说她对“家”的定义。   咸甜年糕材料    【材料A】 猪油 30克 香菇(大) 1朵 虾米 15克 猪肉 150克 油葱酥 30克 酱油 30克 胡椒粉 5克 鲜炒手(调味粉) 5克 【材料B】 糯米粉 300克 水 200克 糖 80克 香蕉叶   制作步骤    【炒制馅料】 · 预先泡发香菇和虾米。香菇切片备用,虾米若大小适中可不必切碎。 · 热锅融化猪油,倒入香菇煸香,接着加入虾米炒出香气,再倒入猪肉炒熟,逼出猪油。 · 沿着锅边倒入酱油,灼炝出锅气 · 倒入油葱酥,再加入胡椒粉和鲜炒手调味。 · 拌炒均匀后,起锅放凉备用。 【糯米粉团】 · 往200克水(可用泡虾米和香菇的水)倒入糖,加热搅拌至融化 · 先往糯米粉中浇入少许热糖水,揉出一个有粘性的小面絮。再往糯米粉中倒入剩余的糖水,揉搓成团。 · 把炒好的材料A倒入糯米粉团,搓揉至充分混合,表面光滑油亮。 【蒸煮年糕】 ·蒸笼内部铺上香蕉叶,放入糯米粉团,按压紧实后蒸煮1小时半至内里熟透。 ·蒸好的年糕放凉后,可切厚片干煎至表面焦脆再食用。     || 同场加映 || (点击以下标题看更多) 蛇年为什么有384天? 有猪肉、虾米、香菇 咸甜年糕你吃过吗? 挑选干货海味?海鲜如何保鲜?还要学插年花?这都有答案 百格告诉你开车出行秘籍 农历新年考考你 11道方言新春谜语 你能答对多少? 农历新年七大冷知识 过年聚会可以当话题
2月前
(新加坡24日讯)盆菜、鱼生、猪蹄等都是必备的年菜。下周三就过年,除夕、年初一到元宵,在这段新春佳节期间,艺人和DJ最爱吃什么年菜?《新明日报》带你看看! 陈欣淇:鱼生,把心愿说出来 “我最喜欢的年菜是鱼生。对我来说捞鱼生意义非凡,因为每个人把自己的心愿说出口,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家人对彼此的关心,也让我明白,我们最希望的无非就是身心健康,然后一起发大财!” 包勋评:盆菜,盆满钵满 “最喜欢吃盆菜,意头非常好,象征新的一年赚个盆满钵满。里头材料丰富,有海鲜和我喜欢吃的海参和鲍鱼,还有烧肉、烧鸭等,而且我觉得非常‘省钱’,煮一次可以吃个两三天,又非常好配饭吃。” 王德明:盆菜,象征团圆和富贵 “最爱盆菜,一家子围坐一桌共享,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富贵。盆菜由多种食材层层叠叠,放入一个大盆中一起炖煮,一盆佳肴什么都有,可说是色香味俱全。食材任选多变,有海味、肉类和蘑菇(我的最爱)等,听说有些地方还会加入燕窝、花胶等。丰富的食材吃起来有多层次的口感;或炖或蒸,浓郁的鲜味渗透食材中,让人齿颊留香。” 沈嘉怡:胡椒猪肚汤;喜欢胡椒味 “喜欢胡椒猪肚汤,因为我很喜欢胡椒味,也很喜欢猪肚!再说,要在家里煮猪肚很费功夫,要先处理猪肚、洗干净。新年的时候无论是在我家还是外婆家,两个阿嬷都会很用心地煮好胡椒猪肚汤,所以在喝几碗猪肚汤就特别有过年的感觉!” 李欣盈:罗汉斋,承载了满满的回忆 “最爱罗汉斋。因为从小到大,每年大年初一餐桌上都会有这道妈妈的拿手好菜,承载了满满的回忆。更妙的是,只需要一道罗汉斋,再搭配一碗热腾腾的白饭,就能让一家人吃得饱足且心满意足,甚至连续两餐都不觉得腻。它不仅美味,还有着浓浓的节庆氛围,让人吃了总是心头一暖!” 詹靖禾:红糟鸡面线,喜庆有年味 “红糟鸡面线。我的亲戚会在过年时都会煮这道菜,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味道。红红火火的红糟很喜庆,制作过程其实不容易,亲戚们做得有‘家’的味道,酒味也特别浓,所以每年吃到红糟鸡面线,我都觉得特别有年味。” 丽梅:鱼生,捞的过程很愉悦 “鱼生啊,除了好预兆、捞的过程很愉悦之外,鱼生的配料酱汁多元、又开胃,我可以吃不停,哈哈哈!” 陈丽仪:盆菜,够大器 “喜欢盆菜。因为食材丰富、汤汁浓郁、料多味美。够大器!”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怡保16日讯)红炭炉为怡保江沙路的传统行业,其炭火不只应用在烹饪上,甚至用来制作年饼粿加必,以及在新居入伙仪式派上用场;如今,趁农历新年来临密集赶工的最后一批红炭炉,已准备运输到全国各地,以应付市场需求。   现代人对于木炭生火感到越来越陌生,但人工起火的红炭炉,传承的是古人控火智慧,所料理出来的佳肴更具火喉、更好味道,这是它没有被时代洪流淘汰的传统实力。   在制作过程中,红炭炉只有前期的陶泥压缩和内外炉定型须依赖机器代劳,其余都要手工完成;通过模具压制出来的内炉和外炉有待晾乾,才送入龙窑烧制,后期工序是外炉表面喷上红漆和结合内外炉,再装箱运走。           身为第三代掌门人方锡通(60岁)告诉星洲日报《大霹雳》社区报,红炭炉于过年前用作烤年饼、烹调团年饭的年菜团,还有华裔家庭纷纷安排在年杪办新居入伙,以红炭炉起火和烧开水“旺屋”,因此推高了销量。   他说,红炭炉已开拓了多元市场,友族在庆祝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和屠妖节,也会用稳定的炭火烹出美味的应节食物,与家人和亲友共享。   “红炭炉共有4个尺寸,最小8寸,重5公斤,既轻便、节省木炭,也最畅销;接下来是10寸、11寸和12寸,重量介于10公斤至18公斤。”   方锡通提到,红炭炉的质量攸关天气,遇上好天气,通过陶泥定型的内炉和外炉是晒上5到7天,雨天就要超过10天,未乾透的炉身搬入龙窑开火,破裂损坏的风险相应提高;炭炉经过800度高温烧上一天,再待上一天散热才出炉。   他说,在两个星期前,巴里河一度泛滥,工厂地面积水,所幸内外炉已垫高才没有受到波及,按原订计划入炉与及时出货。     方锡通接手家业超过20年,他坦言,红炭炉大部分工序是人力活,如今是他夫妻俩、父亲方万荣、妹妹方宝娟和方万炎5人撑起整个生产线,故只能维持固定产量。   他说,一家人会在除夕祭拜“窑公”(窑头),年初二再拜祭一番,并启动机器,象征开工,到了年初十才正式恢复投产。      
3月前
3月前
3月前
9月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