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万里望

                        (怡保21日讯)拥有将近100年历史的万里望邮政局将在12月16日关闭,同时,在万里望大街和万里望新市镇委任两家代理,从11月17日展开邮政服务。   这两家代理同样位于万里望,距离原有的邮政局少于5公里,分别是同样位于万里望大街的CollectCo Parcel Point Menglembu,距离原有邮政局只有0.07公里和位于新市镇Petron 油站旁的MyPospay Parcelhub Menglembu,距离原有邮政局1.4公里。   周锦欢:2代理离原址很近   万里望州议员周锦欢指出,届时两家代理将处理寄送包裹、缴付账单、售卖邮票、处理普通信函和挂号信、交通保险和集邮事宜。   他说,在1至2个月前,其服务中心接到很多民众询问万里望邮政局是否关闭,经过他向霹雳州邮政局主任诺拉西金及总部代表了解后,证实该邮政局确实会关闭,但这是配合试点计划的一部分,以测试通过委任代理取代邮政局处理邮政事务的效率,   他今日在万里望服务中心召开记者会时表示,通过委任社区代理,邮政局希望能降低固定营运成本,同时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民众获得更便利的邮政服务。   他说,其实两家代理距离原址都非常近,居民可以步行或骑脚车前往办理事务。 AEON Big邮政柜台周日照营业   此外,在万里望华林市尚有设在AEON Big购物广场内的邮政柜台,每天营业至晚上9时,星期日也照常开放,并提供包裹寄送及缴费服务。   他说,随着两家代理11月17日启用后,邮政局将在启用后监督运作一个月,随后正式关闭现有的邮政局。邮政局也会派驻职员驻守,以确保服务顺畅。   他补充,试点计划为期约6个月,将在2026年2月至3月期间进行成效检讨,若计划未达预期,邮政局承诺将启动“应对方案”,在该地区重新设立“迷你邮政局”,以保障当地居民能持续获得邮政服务。   他也说,根据大马邮政局,原有的万里望邮政局是在1939年前设立,地理位置卓越,位于巴刹旁,对面是大众银行,是居民经常往来之地,但也因此面对交通繁忙和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他表示,经过评估,新方案能纾缓交通阻塞,也能让民众在更方便的地点办理事务。   不过他指出,万里望约有九成居民为年长华裔,其中不少人仍不熟悉线上操作,因此邮政服务对他们仍属生活必需。   “我已提醒邮政局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确保年长者在过度期间不受到影响。邮政局也保证,在新系统实施初期,他们的工作人员将会协助并监督代理的运作,确保民众能顺利适应。”   他说,根据邮政局提供的资料,该试点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邮政服务覆盖地区、提升组织核心效率和通过精简运营结构降低成本。   邮政服务不会消失   他也告知,除了万里望,霹雳州尚有另外两个地方,即美罗和怡保CM尤索夫路的邮政局,也被选为试点地区。   他指出,邮政服务并不会消失,只是换一种更有效率的经营方式,他相信这项转变最终能为民众带来更大的便利。   他说,一般的邮政事务将如常进行,至于银行服务和陆路交通局服务,就取决于代理是否愿意承办。邮政公司会由代理与相关机构接洽。   出席者包括怡保市议员曾健聪、万里望州议员特别事务官林碧霞、红坭山新村村长朱松基、万里望新村李杜荣和甘榜斯里阿曼村长阿里。  
3星期前
外公常说,万里望的花生是最有骨气的。 “别处的花生一咬就碎,这里的,硬得能崩掉牙。”他说这话时,正坐在老屋门前的藤椅上,手里捏着一颗炒得焦黄的花生,眯着眼,像在鉴定一颗金子。 外婆在一旁笑:“你呀,吃了一辈子花生,牙都掉光了,还嘴硬。” 万里望的老街不长,从街头走到街尾,不过10分钟。但外公的脚步总是慢悠悠的,因为他每经过一家店,都要停下来聊两句。 “阿财,今天的花生新炒的?” “是啊,林叔,刚出炉,你要不要试试?” 外公捏起一颗,放进嘴里,嚼两下,摇头:“火候不够,还是老李炒的香。” 老李的炒花生摊在街尾,一架铁锅,一把木铲,几十年如一日。他的花生不放糖,不撒盐,纯粹靠火候和花生本身的油脂香。外公说,这才是“老派”的味道。 外婆不爱吃花生,嫌上火。但她会买,因为外公喜欢。每次买回来,她都要唠叨:“吃多了喉咙痛,别又半夜咳醒。” 外公总是“嗯嗯”两声,然后趁她不注意,偷偷再抓一把。 老街上有一家“大光明戏院”,如今早已废弃,但外公总爱站在门口发呆。 “以前这里可热闹了,放邵氏的电影,你外婆年轻时可喜欢看凌波和乐蒂。” 外婆年轻时是娘惹,爱穿kebaya,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外公第一次见她,就是在戏院门口。 “她排队买票,我假装不小心撞到她,结果她瞪我一眼,说:”后生仔,要搭讪就光明正大,别耍花样。”外公说起这事,还会嘿嘿笑,像个恶作剧得逞的少年。 外婆在旁边翻白眼:“谁让你当年像个二流子。” 后来,他们每次约会都来看电影。再后来,戏院倒闭了,他们的人生也从黑白片变成了彩色剧,再到现在的老花眼模式。 拍下老街的每一家店 外婆有个习惯——收集旧报纸和旧杂志。“这些以后都是历史!”她说。于是,家里堆满了发黄的《星洲日报》、《风采》,甚至还有60年代的电影海报。 外公总嫌占地方,但每次要丢,外婆就瞪他:“你敢丢,今晚自己煮饭。”外公只好投降。 去年,万里望的老街要拆迁改建,外婆急得睡不着,翻出那些旧报纸,指着上面的老照片说:“你看,这里以前是茶室,那里是布庄,现在全没了。” 外公没说话,只是默默泡了一杯咖啡乌给她。 第二天,他拉着外婆去老街,用手机拍下每一家店,每一块招牌。回家后,他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旧报纸旁边。 “这样,以后就算拆了,也还记得。” 外婆看着那些照片,突然红了眼眶。 外公最近牙口更差了,咬不动花生,只好让外婆煮成花生糊。“还是硬的好吃。”他嘟囔。 外婆一边搅拌锅里的糊,一边说:“硬的时候嫌硌牙,软了又嫌没嚼劲,你这人真难伺候。” 外公笑了:“就像你,年轻时脾气硬,现在软了,我反倒不习惯了。” 外婆作势要打他,手举到一半,又轻轻放下,只是哼了一声:“老不正经。” 上个月,万里望的老街正式围起了铁皮,准备拆除。外公和外婆特意去走了最后一趟。 老李的花生摊已经收了,戏院的招牌歪了一半,街角的咖啡店也拉下了铁闸。外公站在街口,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一把花生,塞给外婆一颗。“试试,最后一口万里望的花生。” 外婆皱眉:“不是说咬不动了吗?” “今天硬着头皮也要吃。” 他们站在夕阳下,慢慢地嚼着。花生还是那么硬,但这一次,谁都没抱怨。 万里望的花生,就像这里的人——硬气,但经得起时间。 外公外婆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只有日复一日的“你嫌我,我嫌你”,可谁也没真正离开谁。就像那颗花生——外壳坚硬,内里却藏着油脂的香。 或许,最好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个人陪你嚼硬花生,也有人为你煮软糊。
3月前
3月前
4月前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8月前
8月前
8月前